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hNnLFP5Fh4Wsnp4VA-9lY8j3eVsQGVDcZDftaSEpfy_gk2keHGCM5OjqyZOviTe5dSOrUcMDOIN_wIyr00j8nEo5r-ImBFlmC2qVvBT5f1ZLb4sel6R4cVo2gfiS0YPVAt7uU3p7IWlxU/s400/IMG_8268.jpg)
文 / Doco
日本文化中有這麼一句話:「礼に始まり礼に終わる(以禮為始、以禮為終)。」指的是無論何時,「禮儀」最為重要。
在日本的武道當中,例如合氣道、劍道等,進入道場時,必定要行禮。練習或比賽前後,必定要行禮。離開道場時,也要以禮為結束。武道、體育類是如此,其他的日本傳統文化亦然。
日文中將學習、鍛鍊技藝稱為「稽古(keiko)」。此詞出自中國《書經》,原是指考先人之道之意,現今日文將其解為學習、練習之意。例如學習茶道、日本舞踊、華道、練習和服著裝等課程,都稱為「稽古」,而「稽古」當中不能少的,就是行禮,日文稱「お辞儀(ojigi)」。練習開始前,老師學生互相深深地行個禮,結束時,也不忘再次行禮。
行禮不能只是流於形式而已。進道場前行禮,表示對道場的尊重,比賽前和對手行禮,是出自於「請多指教」的心意,而比賽後與對手行禮,更表現了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。上課前老師與學生互相行禮,不僅互相表示敬意、希望對方多指教,也能夠沉澱身心,以安定的心情來指導與學習。「稽古」前後的行禮,有適當地將上下課氣氛隔開的作用,也能讓人以更嚴謹的心情來看待師生關係、看重指導與學習。
這份心情其實也可延伸用到生活當中。例如在醫院看診前後,醫生與患者間適當地表現禮儀,拜訪他人家中時,進門與離開時的招呼,工作前後,與同事們互道「請多指教」、「謝謝幫忙」…等等。適當的禮節,展現出了對於對方的尊重之心,人與人之間以相敬的心情相待,必能減少更多衝突與誤會。這便是「以禮為始、以禮為終」的意義。
This blog about Melbourne Seafood is amazing.
回覆刪除https://melbourneseafood.com.au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