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8月17日

【日本茶道】專訪裏千家茶道老師祝曉梅(中)


文/ Doco(王文萱)

上一篇談到了日本裏千家茶道專任講師──祝曉梅老師,如何開始接觸茶道,並且透過茶道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觀。由於「日本」和「台灣」,文化看似共通,實際上差異甚大。因此這一篇我首先請教了祝老師,日本茶道對台灣人來說,能帶來什麼樣的作用呢?

台灣人生活喜歡熱鬧,衣著愛好色彩艷麗,餐食追求大魚大肉,用品設計繁複華麗,這些和日本茶道都正好相反。

茶室中言語精簡,講求以心傳心。茶會服裝顏色淡雅低調,以求溶入茶室的寧靜氣氛。茶懷石一汁三菜,費時費工但份量只適用於小鳥胃者。茶道用具無不『wabisabi』、侘氣瀰漫,乍看粗鄙,卻是茶道中所追求的簡素枯高。

這樣完全不一樣的風景,正好可以震撼我們的心靈,讓我們看到眼睛看不到的另一面,是文化的深度,是靈魂的明鏡。

只有表面沒有靈魂,這是何等空泛貧乏,人生的道路上充滿追求不完的魔性誘惑,也就是說生活中充滿了煩惱。沒有表面只有心靈,這就是打開快樂之門的魔法鑰匙,眼睛所見之物全部歸零,煩惱也就歸零。能夠通過這一關,才是讓人羨慕的優游人生啊!

祝老師所提的「侘び寂びwabisabi)」,正是日本審美意識的其中一環。雖然用文字很難道盡,但簡單來說,就是指質樸的、靜寂的。這和中華民族、歐美民族的審美意識所表現出來的非常不同,而日本茶道,就是追求這種「侘び寂び」的境地。

我接下來又問到,祝老師認為對台灣的茶道學習者來說,「茶道」最難理解的地方,是什麼呢?老師簡單地敘述出了日本茶道的重點──重視修行的過程,以及注重所有細節的精神。老師的回答令我心有戚戚焉。其實,這也是台灣人和日本人做事態度最大的不同之處──台灣人講求效率高,時常能快速地做出外表極佳、功能繁多的成品。日本人則要求每次、每個細節都做到完美,也就是講求精準度。雖然沒有任何一個民族的做事觀念,能說是絕對好、或絕對不好,但透過學習日本茶道,了解和台灣截然不同的做事態度,也許能帶給我們更多思考上的啟發吧。

問到茶道學習中最困難之處,祝老師做出下面的回答。

「就如登山一般,在不一樣的高度我們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。這個問題對門外者、初階、中階、高階者來說,都有不同。

我在推廣日本茶道的過程中,常會碰到與會者問,難道不能直接放茶粉打一碗茶嗎一定要這麼麻煩嗎?

基本上日本茶道是修行的過程,注重的是一點一滴的流程儀式,成果的一碗茶當然重要,但是過程中的每一個步伐更是心意的展現。換成現在管理理論中的SOP來說,如果能精準地確實遵照SOP的流程,必能產生品質保證的結果。

誕生一碗品質保證的好茶,包括了事前環境、炭火的準備,茶具掛軸茶點茶粉的選用,過程中的後場支援、氣氛的營造、刻意安排的小插曲、處處低調流露心意的展現...等等等等,一碗茶不過是其中環環相扣的一環。

至於入門之後的學習者所感到難以理解的部分,就等大家入門以後再說吧!」

(待續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