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6日

【日本箏】宮城道雄──春の海(はるのうみ,harunoumi,春之海)

圖片為江戶浮世繪畫家‧葛飾北斎
富嶽三十六景‧神奈川沖浪裏


宮城道雄の世界
以上連結可試聽「春の海」第一段。

許多人對日本箏的認識,
是來自於這首創作年代尚不久遠的「春の海」。

大概是這首曲子所表現出來的澎湃,
以及運用西洋音樂技法的寫作構造,
深深打動了現代人的心靈吧。



春の海」(はるのうみ,harunoumi),一般中譯「春之海」,
是被稱作「近代箏樂之父」的日本箏演奏、作曲家‧宮城道雄(1894~1956),
於1929年(昭和四年)所創作的樂曲。由日本箏尺八所合奏。

宮城道雄從小失明,因此他想像著小時候所見到的瀨戶內海風景,寫出了這首曲子。
初演當時,並未引起重視,直到法國小提琴家Renee Chemet訪日,
小提琴演奏尺八聲部,與日本箏合奏,
此段錄音在當時引起了很大轟動,廣播電台競相播放,「春の海」從此成了膾炙人口的樂曲,
錄音甚至還在日本、法國、美國出版發行。

也不知當時轟動的原因,究竟是在於樂曲、還是在於日本人潛在的崇法意識,
總之後來「春の海」,成了日本新年時節的慶賀樂曲,每年正月必有許多場合會播放。

宮城道雄提倡「新日本音樂」運動,用日本樂器來創作充滿西洋音樂各種要素的曲子。
例如這首「春の海」,完全脫離了日本箏的古典風格,
琶音的伴奏類型、三段式的曲式、泛音三連音等,都充滿了西洋音樂的風格。
為了用日本箏表現出一些特別音型,其中充滿了與古典技法截然不同的技巧,
對演奏者來說的確是一大挑戰。
儘管音樂如此創新,卻又將兩種樂器的音色發揮得淋漓盡致,
旋律卻又帶有日本風格、易於親近,至今仍受到日本人喜愛。
為原本保守的傳統邦樂界(註),帶來了一股新風。

宮城道雄除了將西洋音樂導入邦樂之外,也對改良及製作樂器做出了很大貢獻。
現代邦樂之中,用來擔任低音聲部的「十七絃」箏,就是由他所開發。

至於宮城道雄的逝世,充滿許多神秘色彩。
1956年,他搭乘急行列車「銀河」前往大阪參加演出,
竟然不幸摔落車外。究竟是意外或自殺,現今仍不得而知。

膾炙人口的「春の海」,後來也被改寫成許多版本演出,
尺八演奏家‧作曲家宮田耕八朗曾將此曲改編為大合奏版本。

以下為台灣日本箏演奏家‧徐宿玶華之和音)、以及日本尺八兼作曲家‧宮田耕八朗
於2009年在東京紀尾井演奏廳所演奏的版本。



以下則是由兩位台灣演奏家,用中國樂器所詮釋的「春の海」。
劉永泰古箏葉娟礽,不同樂器的演奏,展現出了另一種風貌。


演出時間:2000年9月
演出地點:台北國家演奏廳

演奏家劉永泰先生表示,他所使用的是傳統中國洞蕭(經過改良,由六孔變成八孔),
為了吹奏這首曲子,模仿了一些尺八演奏法,如搖頭製造出特殊震音等。
不論是在樂器或樂曲交流之上,這都是很具意義的一場演奏。請大家點選影片欣賞。

註:「邦樂」指明治維新之後,為了區別西洋音樂日本音樂,而出現的名稱。
廣義可泛指所有的日本音樂,狹義指日本傳統音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