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2月21日

【日本箏】八橋檢校&京都八橋



來到京都的訪客,
一定會注意到觀光地的這項京都名產──
八ツ橋(やつはし,yatsuhashi,中文常直接稱之「八橋」)。

代表京都的「八橋」,是由米粉(將米碾製成粉末)及砂糖製成,
大多添加肉桂口味,一般製成長條狀,
並且經過烘烤成煎餅。







這項點心的起源,約是在江戶中期(1689年)。
到了近代,冷藏保存技術發達,
為了順應現代人的口味,
又推出了「生八ツ橋」(namayatsubashi,生八橋)──
其實就是「八橋」未經烘烤的狀態,
由於是以米粉製作而成,因此軟Q口感類似麻糬。
另外又有許多變化過的「生八橋」,做成三角形,中間包裹各種口味的餡料。
生八橋較甜,很適合配日本茶一同食用。





至於「八橋」,與本篇主題的日本箏,有什麼樣的關係呢?
仔細看看「八橋」的形狀,有人說像是一座「橋」,
但更廣為流傳的說法,八橋的形狀,便是一面日本「」。
而「八橋」這個名稱的由來,則是江戶時期的音樂家‧箏曲之祖──八橋檢校
因此「八橋」這種菓子,原來是為了紀念「八橋檢校」這位音樂家。

八橋檢校(やつかしけんぎょう,yatsuhashi kengyou,一六一四~一六八五),
江戶時代前期的音樂家,據說出身於攝津國(現今大阪府中北部),
原名「城秀」,至於「檢校」一詞,是當時盲人的最高官職。
(當時許多盲人以音樂為職,因此許多作曲者名為某某「檢校」,表此人任盲官最高職之意)

他原本擅於彈奏三味線,後來學習了筑紫流箏曲
並以此為基礎,奠定了近代之後的箏曲基礎。
他改良樂器及演奏法,並奠定曲式,藝術成果受到很高的評價。

現今箏曲入門者必學習的基礎樂曲「六段の調」(ろくだんのしらべ,rokudan no shirabe),
據聞也是八橋檢校的作品。
其他作品還有「」(みだれ,midare)、「八段の調」(はちだんのしらべ,hachidan no shirabe)等。

八橋檢校去世後,人們緬懷他,因此開始製作箏形狀的煎餅「八ツ橋」,
由於他被葬在京都「黑谷」一地的「金戒光明寺」,
許多民眾前往參拜,因此參道上的茶店開始供應這種煎餅。
這便是八橋煎餅的由來。

不論是八橋生八橋,都有很獨特的肉桂味(有些生八橋會用其他口味代替肉桂),
直接吃當然不錯,但對我來說實在太甜了,不耐吃。

親朋好友造訪京都,多少都會帶一盒八橋回來當伴手禮,
又濃又甜的肉桂味,要是吃膩了,怎麼辦?
網路上查了一下,創意吃法還真不少,
硬的八橋煎餅可以拿來做聖代材料、拿來搗碎配牛奶,
軟的生八橋,有人拿來煎、有人拿來當麻糬烤,或是乾脆裝盤成法式甜點。
據說,配香草冰淇淋也是個很不錯的選擇。

註:八橋的由來,另外還有一個說法是與日本文學「伊勢物語」有關,
     但「八橋檢校」此說,為多間八ツ橋名店所採用,是比較廣為人知的說法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